读点书,看看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
转载自读书群的一位朋友小麦,她的公众号是小麦的时光机 (xiangshixiangle)。
Steven D·Levitt / Stephen J·Dubner
史蒂芬·列维特 / 史蒂芬·都伯纳
Freakonomics
《魔鬼经济学》
副标题: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推荐阅读指数:4星
这本书没什么经济学公式,只是讲故事,找动心,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关于作者
Freakonomics中文译名《魔鬼经济学》,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无法得知它究竟在讲什么。从副标题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可以看出一丝端倪,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经济学家用“魔鬼经济学”理论探索事物背后的世界。这本书用kindle读了两天,觉得蛮有趣的,果断下单了纸书。
Levitt曾是克林顿经济团队一员,曾是布什政府的犯罪顾问。他看问题跟常人不一样,跟一般的经济学家也不一样。经济学家喜欢用晦涩的语言解释货币问题,而他提出的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想关,用Freakonimic-style thinking来发现问题,用经济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另一位作者Dubner是位职业作家,在哥大教英语,后来做编辑。两个人的合作模式是这样的:
Levitt is an academic researcher and Dubner is a writer. That doesn't mean that Levitt doesn't write; he does. And Dubner does research too. But if you were to spend a day looking over our shoulders, you'd find that Levitt spends most of his day feeding numbers into a computer while Dubner spends most of his day feeling words.
Stephen Dubner and Steven Levitt
阅读收获
1. 对经济学的基础认识
“If morality represents an ideal world, then economics represents the actual world.” 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期望的社会运行模式,而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在Levitt看来,经济学是一门可以解决问题的优秀工具,只是我们缺有趣的问题。比如:如果毒贩子赚钱多还会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吗?为什么学校的老师在测试中会作弊?为什么黑人父母会孩子取可能会有毁前的名子?
动机是现代生活的基石。理解或者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几乎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 反传统智慧,善于提问
这本书的故事有趣,问题更有趣,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被有趣的故事和问题吸引,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是远远不够的。理解别人的问题容易,自己如何能提出好问题才是关键。我们可以试着从“传统智慧”提出质疑开始。
“...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n Galbraith’s view must be simple, convenient, comfortable, and comforting -- though not necessarily true. ” 传统智慧就是那些简单,方便,舒适,令人欣慰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绝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跟我们的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东西。
人类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大脑的模式是趋利避害的快速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始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面对猛兽攻击,我们的需要做出快速的反应,长时间的思考会使你丢掉小命。
这种思考模式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思考变成了一件违背我们天性的事情,大脑很懒惰,原意接受一接简单,易懂的事情,而对费脑子的事情有天然的抵抗力,比如我们愿意窝在沙发上追几个小时的剧,而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所以一读书就困,这是很正常的反映。
“传统智慧”恰好正是利用人类大脑的这种特性,让我们把似是而非的事情当成真理。比如广告中用纯净水浇植物,植物就死了,告诉我们不要喝纯净水,就是这么愚蠢的广告欺骗了无数人。
You might become more skeptical of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you may begin looking for hints as to how things aren’t quite what they seem; perhaps you will seek out some trove of data and sift through it, balancing your intelligence and your intuition to arrive at a glimmering new idea. Some of these ideas might make you uncomfortable, even unpopular.
3. 风险理论对行为的影
Risks that you control are much less a source of outrage than risks that are out of your control.
用公式简化风险理论:Risk=hazard+outrage。我们往往更害怕那些我们不能控制的风险。作者举的例子非常好,为什么疯牛病和家庭厨房的不清洁对我们的健康都有影响,可为什么我们对疯牛病会产生恐慌,而对自家厨房可能存在的病源体就淡定多了。原因是疯牛病这东西我控制不了,但是自家厨房我还是可以清洁的。事实往往跟我们的判断是相悖的,家庭厨房跟疯牛病的病源危害相对更大,因为疯牛病的发生概率很小。
一件事的风险越高,人们越恐惧。危险有大有小,无法更变,但是愤怒值是可以被操控的,当愤怒值很高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风险越高。专家们更是精于此道, 用扩大或减少愤怒值来操控人们对风险的感识,从而达到控制人们的行为。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 会产生恐惧,于是3k党可以为所欲为,房地产经济人可以摆布你;传统智慧会让你恐惧,比如专家说某某不能吃,你就害怕了,这种知识不对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信息不对称。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来自于恐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生活地更轻松一些。
原版阅读从0到1
去年六月份之前,我的原版阅读尽限于邮件、新闻、经济学人杂志。阅读量少的可怜,每天读一篇经济学人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一本原版书我不知道要读多久,可能一个月,一年都读不完一本吧。
那时我的词汇量大约在8000-9000之间,哈哈,确实不多,好在我的语法根基还不错。第一个月阅读的时候要读两本书,我的阅读进度有点跟不上,也写不出笔记,只能是马马虎虎读完,然后摸索阅读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我的方法以是三查一,就是三个生词我只查一个,其它两个词猜,提高猜词能力。
阅读上我经历了三个质的飞跃期。
第一个飞跃期是从6月到10月,4个月的时间,每天阅读,差不多8,9本书以后的样子。开始有了质的冲破,没有刻意背单词,词汇量却稳步提升。可以按进度读完书,但仍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可以零零星星写点心得笔记了。
第二个飞跃期是今天一月份,读How to Read a Book。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时间的充裕,我开始每天写读书笔记,经过一月份的锤炼,每日输出,我开始更多关注书的内容,回归到阅读原版的本质上。
第三个飞跃发生在三四月份,特别的感受是我已经熟悉了英文语言的逻辑,发现自己已经很少去找句子主干了,一种流畅阅读的畅快。译版即使再好,我也提不起兴趣了,译的再后仍会打折扣。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我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听力居然也神速的提高了。阅读、口语、听力、写作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辅相承的。阅读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读与不读的区别很大。你不读,永远只会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